瓜蔓抄的成語故事

拼音guā wàn chāo
基本解釋形容刑罰過度株連,一人有罪,株連九族。
出處《明史·景清傳》:“藉其鄉,轉相攀染,謂之瓜蔓抄,村里為墟。”
瓜蔓抄的典故
明成祖時期,大臣景清藏著兇器入朝,想刺殺明成祖朱棣,為明惠帝朱允炆報仇,事情敗露。成祖大怒,下令將景清磔死,并將他的家族全部株連,后來還不解恨,把與他相關的鄉親與鄰居全部處死,于是整個村子變為廢墟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瓜蔓抄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木本水源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昭公九年》:“我在伯父,猶衣服之有冠冕,木水之有本原,民人之有謀主也。” |
條條大路通羅馬 | 艾煊《大江風雷》第五部:“小司書不等何為說完,就打斷了她的話,說:‘條條大路通羅馬。’” |
窮年累世 | 《荀子 榮辱》:“然而窮年累世,不知不足,是人之情也。” |
反哺之私 | 晉 成公綏《烏賦》:“雛既壯而能飛兮,乃銜食而反哺。” |
自己人 | 錢鐘書《圍城》:“自己人之間,什么臭架子、壞脾氣都行;笑容愈親密,禮貌愈周到,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。” |
難以置信 | 馬克·吐溫《競選州長》:“當真把我的名字牽連到這個不名譽的嫌疑上面,一時實在令人難以置信。” |
用心良苦 | 清·錢謙益《題懷麓堂詩鈔》:“孟陽于惡疾沉痼之后,出西涯之詩療之,曰:‘此引年之藥物,亦攻毒之箴砭,其用心良亦苦矣。’” |
鋪天蓋地 | 宋 釋惟白《續傳燈錄 卷二 志仁禪師》:“問:‘如何是和尚家風?’師曰:‘遮天蓋地。’” |
酒后茶余 | 魯迅《而已集 黃花節的雜感》:“從別的地方--如北京,南京,我的故鄉--的例子推想起來,當時大概有若干人痛惜,若干人快意,若干人沒有什么意見,若干人當作酒后茶余的談助的罷。” |
敗俗傷風 | 參見“敗俗傷化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