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訛傳訛的成語故事

拼音yǐ é chuán é
基本解釋以:拿;把;訛:謬誤;錯誤的。把本來就不正確的東西流傳出去。
出處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:“況且他原是到過這個地方的,這兩事雖無考,古往今來,以訛傳訛,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這古跡來以愚人。”
以訛傳訛的典故
從前楚國有個獵人,他捕鳥技藝很精湛。一次他捕獲一只美麗的山雞準備到城里去賣,過路的富翁詢問是什么鳥,獵人騙他是鳳凰,于是以2000金賣給富翁。富翁覺得鳳凰應該進獻給楚王,可是山雞在路上死了。消息傳到楚王那里,楚王嘉獎他的忠心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以訛傳訛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昂首伸眉 | 漢 司馬遷《報任少卿書》:“乃欲仰首伸眉,論列是非,不亦輕朝廷,羞當世之士耶!” |
高聳入云 | 劉伯承《回憶長征》:“翻越了高聳入云的雪山,跋涉了渺無人煙的草原。” |
敬業樂群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學記》:“一年視離經辨志,三年視敬業樂群。” |
多才多藝 | 《尚書 金滕》:“予仁若考,能多材多藝,能事鬼神。” |
學以致用 | 李新《為有源頭活水來》:“要結合實際工作和革命斗爭的需要來學,學以致用,并且勤學苦學。” |
自我批評 | 鄧小平《在北方局黨校整風動員會上的講話》:“我們不但要有自我批評的精神,還要有批評的精神。” |
論黃數白 | 明·丘濬《投筆記·投筆空回》:“笑弩駘言不遜,論黃數白不堪聽。” |
信及豚魚 | 《周易 中孚》:“豚魚吉。信及豚魚也。” |
草菅人命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11卷:“所以說為官做吏的人,千萬不要草菅人命,視同兒戲!” |
算盡錙銖 | 清·昭梿《嘯亭雜錄·吳利府》:“嘗牟利于主算者,主算者算盡錙銖,其父猶以為未足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