緩兵之計的成語故事

拼音huǎn bīng zhī jì
基本解釋緩:延緩。指作戰時延緩對方進兵的計策。借指使事態暫時緩和同時積極設法應付的策略。
出處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99回:“孔明用緩兵之計,漸退漢中,都督何故懷疑,不早追之?”
緩兵之計的典故
三國時期,孔明與司馬懿在祁山作戰。蜀軍消滅了魏軍大將郭淮、孫禮,占領了武都、陽平。張郃、戴陵等率軍前去救援,被孔明打敗。雙方對峙了半月。孔明見司馬懿不敢出戰,用撤軍的緩兵之計,誘使司馬懿驅兵追趕,司馬懿中計大敗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緩兵之計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此一時彼一時 | 語出《孟子 公孫丑下》:“彼一時,此一時也。五百年必有王者興,其間必有名世者”。 |
不敢茍同 | 葉赫那拉·圖鴻《乾隆皇帝》第一章:“兄臺這般說話在下可不敢茍同,紅花會劫富濟貧,替天行道。” |
綽有余裕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公孫丑下》:“我無官守,我無言責也,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余裕哉?” |
炙手可熱 | 唐 杜甫《麗人行》:“炙手可熱勢絕倫,慎莫近前丞相嗔。” |
無時無刻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:“自是行忘止,食忘餐,卻像掉了一件東西的,無時無刻不在心上。” |
救經引足 | 荀況《荀子 仲尼》:“志不免乎奸心,行不免乎奸道,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,辟之是猶伏而咶天,救經而引其足也。” |
妻兒老小 | 明 梁辰魚《浣紗記 見王》:“你一向遠出,可速與妻兒老小相聚。” |
專心一志 | 先秦 荀況《荀子 性惡》:“今使涂之人伏術為學,專心一志,思索熟察,加日縣久,積善而不息,則通于神明,參于天地矣。” |
拔茅連茹 | 《周易 泰》:“拔茅茹,以其匯。”王弼注:“茅之為物,拔其根而相牽引者也。茹,相牽引之貌也。” |
生拉硬扯 | 曹禺《日出》第四幕:“福升生拉活扯地將黃省三向外拖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