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毛濟世的成語故事

拼音bá máo jì shì
基本解釋指受輕微損失而能有利于世人。
出處語出《列子 楊朱》:“禽子問楊朱曰:‘去子體之一毛以濟一世,汝為之乎?’楊子曰:‘世固非一毛之所濟。’禽子曰:‘假濟,為之乎?’楊子弗應。”
拔毛濟世的典故
戰國時期,墨家學派代表墨翟主張“兼愛”、“非攻”,反對自私自利和無原則的仇殺,對立派楊朱則主張一切從自我的利益出發,即“為我”。墨翟的學生禽滑厘問楊朱:“你愿意拔你身上的一毛而利天下嗎?”楊朱則反駁天下不是一毛能救的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拔毛濟世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舍安就危 | 宋·蘇舜欽《上范希文書》:“延州逼近賊鋒,而能舍安逸以就危隘,雖古人不逮也。” |
剛正不阿 | 清 蒲松齡《聊齋志異 一員官》:“濟南同知吳公,剛正不阿。” |
大名鼎鼎 |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24回:“你一到京打聽人家,像他這樣大名鼎鼎,還怕有不曉得的。” |
明若觀火 | 《尚書 盤庚上》:“予若觀火。”宋 蔡沈集傳:“我視汝情,明若觀火。” |
聾者之歌 | 《淮南子 原道》:“夫內不開于中,而強學問者,不入于耳而不著于心,此何以異于聾者之歌也,效人為之而無以自樂也,聲出于口則越而散矣。” |
從俗浮沉 | 漢 司馬遷《報任少卿書》:“故且從俗浮沉,與時俯仰,以通其狂感。 |
不二法門 | 《維摩詰經 入不二法門品》:“如我意者,于一切法無言無說,無示無識,離諸問答,是為入不二法門。” |
犀牛望月 | 《關尹子 五鑒》:“譬如犀牛望月,月形入角,特因識生,始有月形,而彼真月,初不在角。” |
算無遺策 | 《晉書 桓玄傳》:“自謂經略指授,算無遺策。” |
楊柳依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