暴虎馮河的成語故事

拼音bào hǔ píng hé
基本解釋暴虎:空手打虎;馮河:徒步過河,“馮”同“憑”。徒手和虎搏斗;蹚水過大河。比喻勇猛果敢。
出處先秦 孔子《論語 述而》:“暴虎馮河,死而無悔者,吾不與也。”
暴虎馮河的典故
仲由,字子路,年輕時就以勇力聞名。后來子路做了孔子的學生。孔子曾對別人說:“此從我有了子路后,再也沒有人敢當面惡言惡語中傷我了。”
子路不好讀書。孔子勸他,他說:“南山的竹子,不用加工就是直的,砍下來做箭,可以射穿犀牛皮。學習有什么用!”孔子說:“把它裝上羽毛和箭鏃,會射得更遠。” 子路不聽。
有一次,子路問:“夫子,您如果統帥三軍,希望誰跟您在一起?”孔子說:“喜歡空手打虎、徒步過河(暴虎馮河)、自以為勇敢不怕死的人,我不喜歡。我要遇事善于冷靜思考、千方百計爭取成功的人。”
后來子路在衛國做了官。公元480年,衛國發生內亂,死了許多人。孔子知道了說:“哎,子路這一次有難了!”果然,子路一個人奔回京城,堅決要求懲處作亂的人,結果被殺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暴虎馮河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骨肉分離 |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30卷:“誰知死后纏綿,恩變成仇,害得我骨肉分離,死無葬身之地,我好苦也!我好恨也!” |
繩之以法 | 漢 馮衍《上疏自陳》:“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,繩之以法則為罪,施之以德則為功。” |
浪跡江湖 | 宋 張君房《云笈七簽》第113卷:“某不能甘于寒苦,且浪跡江湖。” |
快馬加鞭 | 明 徐姬《殺狗記 看書苦諫》:“何不快馬加鞭,逕趕至蒼山,救取伯伯。” |
富貴驕人 | 《陳書 魯悉達傳》:“悉達雖仗義任俠,不以富貴驕人。” |
歇斯底里 | 茅盾《嚴霜下的夢》:“我聽見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,我仿佛看見許多狼,張開了鋸樣的尖嘴,在撕碎美麗的身體。” |
用心良苦 | 清·錢謙益《題懷麓堂詩鈔》:“孟陽于惡疾沉痼之后,出西涯之詩療之,曰:‘此引年之藥物,亦攻毒之箴砭,其用心良亦苦矣。’” |
遁世離俗 | 《楚辭·九章·悲回風》“望大河之洲渚兮,悲申徒之抗跡”漢·王逸注:“申徒狄也,遇暗君遁世離俗,自擁石赴河,故言抗跡也。” |
年少無知 | 明·程登吉《幼學瓊林》第二卷:“口尚乳臭,謂世人年少無知;三折其肱,謂醫士老成諳練。” |
視微知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