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的成語故事

拼音xīng xīng zhī huǒ,kě yǐ liáo yuán
基本解釋一點點小火星可以燒掉大片原野。比喻開始時微小,但有遠大發(fā)展前途的新事物。
出處《尚書·盤庚上》:“若火之燎于原,不可向邇。”張鴻《續(xù)孽海花》第57回:“你不輕視了。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,不曉得怎么結(jié)局呢!”
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的典故
明朝時期,宰相張居正起用名將戚繼光練兵對付倭寇的侵略,起用潘季馴治理黃河水災。少數(shù)民族地區(qū)發(fā)生叛亂,他認為是貪官與無賴所為,起義軍的力量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下令懲治貪官悍將,迅速平息了叛亂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太歲頭上動土 | 元 無名氏《打董達》第二折:“我兒也,你尋死也,正是太歲頭上動土哩!” |
風馳電掣 | 《六韜 龍韜》:“奮威四人,主擇材力,論兵革,風馳電掣,不知所由。” |
金光閃閃 | 《新編五代史平話·唐史》:“面上金光閃閃,手中雪刃輝輝。” |
丑聲遠播 | 《宋書·盧陵孝獻王義真?zhèn)鳌罚骸跋剃栔幔舐曔h播。” |
拭目以待 |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:“朝廷舊臣,山林隱士,無不拭目以待。” |
上無片瓦,下無插針之地 | 宋·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卷二十:“上無片瓦,下無卓錐,學人向什么處立?” |
飲水思源 | 北周 庾信《征調(diào)曲》:“落其實者思其樹,飲其流者懷其源。” |
可想而知 | 宋 王楙《野客叢書 漢唐俸祿》:“而郊以吟詩廢務,上官差官以攝其職,分其半祿,酸寒之狀,可想而知。” |
苦口之藥 |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吳志·孫奮傳》:“夫良藥苦口,惟疾者能甘之;忠言逆耳,惟達者能受之。” |
因噎廢食 | 漢 劉向《說苑》:“一噎之故,絕谷不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