劃粥割齏的成語故事

拼音huà zhōu gē jīu
基本解釋把粥劃成若干塊,咸菜切成碎末。
劃粥割齏的典故
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、文學家。他不僅在政治上有卓越貢獻,而且在文學、軍事方面也表現出非凡的才能。著名的《岳陽樓記》就是出自他手,文章中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”的名句深為后人喜愛,廣為傳誦。
他在擔任陜西西路安撫使期間,指揮過多次戰役,成功抵御了外族的入侵,使當地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。西夏的軍官互相告誡說:“小范老子(指范仲淹)胸中有數萬甲兵。”話里對范仲淹充滿敬畏之心、這在北宋的歷史上是罕見的。
范仲淹之所以有這樣杰出的才能,與他在青少年時期的刻苦努力有著必然的因果關系。早年的辛勤耕耘,換來了日后的豐碩果實。
范仲淹的祖籍原來是陜西影州,遷到江蘇吳縣是后來的事情。他不到3歲時,父親因病故去。他隨著母親改嫁到朱家。十幾歲時,范仲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,便辭別母親,只身來到應天府書院,拜當時著名學者感同文為師,學習經邦治國的知識,立志報國為民。在應天府書院期間,生活條件非常艱苦,他把粥劃成若干塊,咸菜切成碎末(劃粥割齏),當作一天的飯食。
一天,范仲淹正在吃飯,他的同窗好友來看望他,發現他的伙食非常糟糕,于心不忍,便拿出錢來,讓范仲淹改善一下伙食,范仲淹很委婉但十分堅決地推辭了。他的朋友沒辦法,第二天送來許多美味佳肴,范仲淹這次接受了。
過了幾天,他的朋友又來拜訪范仲淹。他吃驚地發現,他上次送來的雞、魚之類的佳肴都變質發霉了,范仲淹連一筷子都沒動。他的朋友有些不高興地說:“希文兄(范仲淹的字,古人稱字,不稱名,以示尊重),你也太清高了,一點吃的東西你都不肯接受,豈不讓朋友太傷心了!”
范仲淹笑了笑說:“老兄誤解了,我不是不吃,而是不敢吃。我擔心自己吃了魚肉之后,咽不下去粥和咸菜。你的好意我心領了,你千萬別生氣。”朋友聽了范仲淹的話,更加佩服他的人品高尚。
一次,有人問起范仲淹的志向,范仲淹說:“不是當個好醫生,就是當個好宰相。好醫生為人治病,好宰相治理國家。”這種不為個人升官發財而讀書的偉大抱負,讓周圍的人非常敬佩。后來,范仲淹當了參知政事,提出許多利民富國的措施,實現了自己當年的志向,成為一代名人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劃粥割齏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難得糊涂 | 林語堂《中國人之聰明》:“鄭板橋曰:‘難得糊涂’。” |
疾如旋踵 | 唐·馮用之《機論上》:“一得一失,易于反掌,一興一亡,疾如旋踵,為國家者可不務乎?” |
學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之困 | 《禮記·學記》:“是故學然后知不足。教然后知困,然后能自強也。” |
節用裕民 | 荀況《荀子 富國》:“足國之道,節用裕民,而善臧其余。” |
掉舌鼓唇 |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79回:“妝女的呈嬌獻媚,令人消魂;耍丑的掉舌鼓唇,令人捧腹。” |
繁文縟節 | 宋 蘇軾《上圓丘合祭卞議》:“省去繁文末節,則一歲可以再郊。” |
大樹將軍 | 《后漢書·馮異傳》:“諸將軍并坐論功,異常獨屏樹下,軍中號曰‘大樹將軍’。” |
推三阻四 | 元 無名氏《鴛鴦被》第一折:“非是我推三、推三阻四;這事情應難、應難造次。” |
拋磚引玉 |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:“時有一僧便出,禮拜,師曰:‘比來拋磚引玉,卻引得個墜子。’” |
官僚主義 | 毛澤東《必須注意經濟工作》:“第二,動員群眾的方式,不應該是官僚主義的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