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言不煩的成語故事

拼音yào yán bù fá
基本解釋要:簡要;煩:煩瑣。形容說話或?qū)懳恼潞喢鞫笠灰稽c(diǎn)不羅嗦。
出處三國 魏 管辰《管輅別傳》:“可謂要言不煩也。”
要言不煩的典故
三國時(shí)期魏國少府丞管輅精通天文地理及《易經(jīng)》和占卜術(shù),吏部尚書何晏請管輅到家中作客,朋友鄧先生請管輅談?wù)劇兑捉?jīng)》中的義理。管輅要言不煩地回答他的問題,并為他們占了一卦,均為兇兆。果然十天后,他們倆被司馬懿殺害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要言不煩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名士風(fēng)流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方術(shù)傳論》:“漢世之所謂名士者,其風(fēng)流可知矣。” |
一朝權(quán)在手,便把令來行 | 明·顧大典《青衫記·承璀受閫》:“一朝權(quán)在手,便把令來行 ,大小三軍,聽吾命令。” |
遏惡揚(yáng)善 | 《周易 大有》:“君子以遏惡揚(yáng)善,順天休命。” |
逆道亂常 | 唐 李公佐《謝小娥傳》:“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亂常之心,足以觀天下貞夫孝婦之節(jié)也。” |
價(jià)值連城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趙惠文王時(shí),得楚和氏璧。秦昭王聞之,使人遺趙王書,愿以十五城請易璧。” |
自力更生 | 孫中山《中國問題的真解決》:“中國不但會自力更生,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國家維護(hù)中國的獨(dú)立與完整的麻煩。” |
首身分離 | 《戰(zhàn)國策·秦策四》:“刳腹折頤,首身分離。” |
起兵動眾 |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吳志·華敷傳》:“不可以興土功,不可以會諸侯,不可以起兵動眾,舉大事,必有大殃。” |
明知故問 | 清·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:“見他這番光景,明知故問道:‘先生為著何事傷心呢?” |
趕盡殺絕 | 明 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:“黃天祿上馬,提槍出營,見余化曰:‘匹夫趕盡殺絕,但不知你可有造化受其功祿!’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