鐘響磬鳴的成語故事

拼音zhōng xiǎng qìng míng
基本解釋鐘、磬:古代樂器。比喻事物內部之間存在的聯系。
鐘響磬鳴的典故
古代洛陽一個寺廟僧房中有一個磬,經常自鳴,僧人因此憂患成疾。他的朋友得知后,用銼刀將磬銼了數處,磬就不再自鳴了。原來是磬與寺鐘的頻率暗合,所以寺里擊鐘,磬便自鳴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鐘響磬鳴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身無分文 | 司馬文森《風雨桐江》第一章:“他現在是身無分文,靠那好心腸的女店主借錢度日。” |
遲疑不決 | 《隋書 段文振傳》:“遲疑不決,非上策也。” |
青山綠水 | 宋 張端義《貴耳集》下卷:“在夷陵,青山綠水,日在目前,無復俗累。” |
前瞻后顧 | 清·梁章鉅《歸田瑣記·七十致仕》:“死期將至,尚留金紫之班,而必至日暮途遠,夜行不休,前瞻后顧,無所棲歸,不亦太可憐乎!” |
想望豐采 | 《明史·馮琦傳》:“數陳讜論,中外想望豐采,帝亦深眷倚。” |
綽有余裕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公孫丑下》:“我無官守,我無言責也,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余裕哉?” |
大惑不解 | 莊周《莊子 天地》:“大惑者,終身不解;大愚者,終身不靈。” |
烏合之眾 | 管仲《管子》:“烏合之眾,初雖有歡,后必相吐,雖善不親也。” |
結黨營私 | 宋 朱熹《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》:“宰相植黨營私,孤負任使。” |
奇才異能 | 唐 吳兢《貞觀政要 擇宮》:“臣愚豈敢不盡情,但今未見有奇才異能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