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灰意冷的成語故事

拼音xīn huī yì lěng
基本解釋灰心失望,意志消沉。
出處清 梁啟超《湖南時務學堂學約》:“非有堅定之力,則一經挫折,心灰意冷。”
心灰意冷的典故
在去西天取經途中,唐僧不識妖怪紅孩兒變化,不聽孫悟空再三勸阻,非要搭救。紅孩兒乘機使神通壓住孫悟空,弄起一陣旋風,走石揚沙,攝了唐僧,去得無蹤無影。
等行者甩去重負,風已經停了。只見白龍馬戰兢兢嘶叫,行李丟在路下,八戒伏在崖下呻吟,沙僧蹲在坡前叫喚。行者忙上前扯住二人問道:“師父呢?”八戒說:“好大的風,我們各自掩面低頭,師父也伏在馬上吧。”行者說:“兄弟們,我們自此散了吧!”八戒說:“正是,趁早散了!想那西天路無窮無盡,幾時到得了!”沙僧吃驚道:“師兄,你都說的是那里話。我們因為前生有罪,蒙觀音菩薩勸化,皈依佛門,保護唐僧上西方取經,將功折罪。千辛萬苦到此,今天半途而廢,豈不是違了菩薩的好意,壞了自己的德行,惹人恥笑!”行者說:“兄弟說的也是,我火眼金睛,奈何師父不聽我的,故我有些意懶心灰,說各人散了。八戒,你說說看?”八戒說:“我剛才失口亂說了幾句,其實也不該散。”行者喜道:“兄弟們,還要來結同心,收拾行李馬匹,上山找那妖怪,搭救師父去。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心灰意冷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妖不勝德 | 《史記·殷本紀》:“臣聞妖不勝德。” |
含辛茹苦 | 宋 蘇軾《中和勝相院記》:“無所不至,茹苦含辛,更百千萬億生而后成。” |
費盡心思 |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11回:“后儒牽強附會,費盡心思,不知都是古今學不分明的緣故。” |
堂堂一表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十七回:“爹娘生下灑家,堂堂一表,凜凜一軀,自小學成十八般武藝在身,終不成只這般休了!” |
烏合之眾 | 管仲《管子》:“烏合之眾,初雖有歡,后必相吐,雖善不親也。” |
損人不利己 | 魯迅《書信 致曹聚仁》:“只有損人而不利己的事,我是反對的。” |
曉以大義 | 吳玉章《從甲午戰爭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憶》第十四篇:“林時爽誤信其中頗有黨人,合欲曉以大義。” |
學而時習之 | 《論語·學而》:“子曰:‘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!” |
鳳毛麟角 | 明 何良俊《四友齋叢說 文》:“康對山之文,天下慕向之,如鳳毛麟角。” |
撈一把 | 劉知俠《鐵道游擊隊》第五章:“他就想再撈一把,可是越撈越深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