混淆是非 |
把對的說成錯的;把錯的說成對的。比喻故意制造混亂;使是非不清。 |
日月合壁 |
日月同時上升,出現于陰歷的朔日。古人以為是國家的瑞兆。 |
烽火連年 |
烽火: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。比喻戰火或戰爭。指戰火連年不斷。 |
綠林大盜 |
指聚集山林的強盜。 |
輪焉奐焉 |
形容房屋高大眾多。 |
孤身只影 |
形容孤單一人。 |
取長補短 |
吸取別人的長處;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。 |
陳言務去 |
陳舊的言辭一定要去掉。指寫作時務必要去掉陳舊的言辭。 |
爭先恐后 |
爭著向前;唯恐落后。 |
推三阻四 |
找各種借口推托、阻撓。 |
鴻儒碩學 |
鴻儒:大儒;碩學:有很多學問的人。泛指學識淵博、造詣很深的學者。 |
黃雀銜環 |
黃雀銜著銀環以報答恩人。指報恩。 |
黑天半夜 |
指深更半夜。 |
屢試不爽 |
屢次試驗都不錯。 |
萬變不離其宗 |
宗:宗旨、目的。盡管形式上變化多端,其本質或目的不變。 |
困獸猶斗 |
困獸:被圍困的野獸;猶:還、仍;斗:搏斗。被圍困的野獸還要搏斗。比喻陷于絕境的失敗者還要頑抗。 |
精兵強將 |
精良的士兵,勇猛的將領。形容戰斗力很強的將士。 |
有緣千里來相會,無緣對面不相逢 |
緣:緣分。有緣分的人即使相隔千里,也會相聚在一起。沒有緣分的人即使面對面走過,也聚不到一塊。 |
迷迷糊糊 |
使人混亂煩躁迷惑不清,使渾濁不清。 |
異軍突起 |
異軍:另外一支軍隊。指另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突然興起。 |
盤根錯節 |
盤:彎曲;錯:交錯;節:枝節。樹根彎曲;枝節交錯。形容縱橫交錯;密密麻麻。也比喻事物關系錯綜繁雜;難以處理。 |
獨占鰲頭 |
鰲:傳說中的大海龜、海鱉。舊時皇宮的殿門前臺階中間刻有飛龍及巨鰲的浮雕;皇帝在殿前召見新考中的狀元、榜眼等人。狀元跪在前面;正好是飛龍巨鰲浮雕的頭部。原指科舉考試中了狀元。現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。 |
讀書三到 |
形容讀書十分認真。 |
罪魁禍首 |
作惡犯罪的頭子(魁、首:頭目)。指壞事的根子。 |
利欲熏心 |
利:名利;欲:欲望;熏:熏染;侵襲。貪財圖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竅。 |
尾生喪身 |
傳說魯國人尾生與一女子相約在橋下會面,水漲,尾生不愿失信,抱著橋柱被淹死。比喻只知道守約,而不懂得權衡利害關系。 |
士別三日,當刮目相待 |
指別人已有進步,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。 |
心中有數 |
比喻了解實際情況;心里有底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