點絳唇·素香丁香
點絳唇·素香丁香。宋代。王十朋。 落木蕭蕭,琉璃葉下瓊葩吐。素香柔樹。雅稱幽人趣。無意爭先,梅蕊休相妒。含春雨。結愁千緒。似憶江南主。
[宋代]:王十朋
此詞上闋從兩個方面落筆:一個方面是寫丁香之形態,如“琉璃葉下瓊葩吐”,另一個方面是寫丁香之意趣,所謂“幽人趣”。而扣題的只有一句“素香柔樹”。首句“落木蕭蕭”,本是用來描寫秋天景象的,這里被移用來描寫丁香尚在含葩而未吐蕊時的環境和氛圍,也是一種襯托。
下闋由形而傳神,寫丁香之精神所在。也從兩個方面落筆,一個方面是寫其無意與群芳,尤其是“自古承春早,嚴冬斗雪開”(朱慶馀《早梅》),號稱內修外美、玉蕊清香的梅花,爭春斗艷,另一個方面是寫丁香散露出的那種愁緒。全詞的精彩之處全在其“豹尾”:作者大膽懸想,丁香之所以“結愁千緒”,也許是它在思憶江南的主人吧。至此,本無情之花卉植物,便化為了有情意之作者心志的寄托,一懷愁緒,滿腔悲情,也就有了具體的著落。
唐代·王十朋的簡介
王十朋(1112-1171),字龜齡,號梅溪,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詩人,偉大的愛國主義者。出生于樂清四都左原(今浙江省樂清市)梅溪村。紹興二十七年(1157年)他以“攬權”中興為對,中進士第一,被擢為狀元,先授承事郎,兼建王府小學教授。王十朋以名節聞名于世,剛直不阿,批評朝政,直言不諱。
...〔
? 王十朋的詩(1369篇) 〕
清代:
張廷壽
一瓣空同奉,清吟每夢君。西窗曾話雨,東野愿為云。
溫卷人前許,鬮題酒后分。申江三百里,未使斷知聞。
一瓣空同奉,清吟每夢君。西窗曾話雨,東野願為雲。
溫卷人前許,鬮題酒後分。申江三百裡,未使斷知聞。
明代:
何景明
聞汝西山去,題詩十日還。獨行翠微里,應到玉泉灣。
石璧云孤裊,冬巖菊自斑。煙霞發妙思,高詠眇塵寰。
聞汝西山去,題詩十日還。獨行翠微裡,應到玉泉灣。
石璧雲孤裊,冬巖菊自斑。煙霞發妙思,高詠眇塵寰。
唐代:
岑參
六月襄山道,三星漢水邊。求凰應不遠,去馬剩須鞭。
野店愁中雨,江城夢里蟬。襄陽多故事,為我訪先賢。
六月襄山道,三星漢水邊。求凰應不遠,去馬剩須鞭。
野店愁中雨,江城夢裡蟬。襄陽多故事,為我訪先賢。
宋代:
秦觀
長年憂患百端慵,開斥僧坊頗有功。
地撤蔽虧僧界凈,人除荒穢玉奩空。
長年憂患百端慵,開斥僧坊頗有功。
地撤蔽虧僧界淨,人除荒穢玉奩空。
清代:
王家樞
疊嶂南環水繞東,危亭兀立草蒙叢。茱萸未插登臨后,籬菊何存感慨中。
從古只聞強項貴,而今偏解折腰工。先生五斗非能浼,氣運難回典午終。
疊嶂南環水繞東,危亭兀立草蒙叢。茱萸未插登臨後,籬菊何存感慨中。
從古隻聞強項貴,而今偏解折腰工。先生五鬥非能浼,氣運難回典午終。
明代:
王恭
紅燭離堂酒半醒,驪歌今夕若為聽。故人好是身隨桂,浮客空嗟跡類萍。
花嶼晚鐘湖上別,鳳臺春樹夢中青。應知晝繡長林下,白首還來到玉瓶。
紅燭離堂酒半醒,驪歌今夕若為聽。故人好是身隨桂,浮客空嗟跡類萍。
花嶼晚鐘湖上別,鳳臺春樹夢中青。應知晝繡長林下,白首還來到玉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