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王司訓汶陽親舍圖
題王司訓汶陽親舍圖。明代。薛瑄。 先生累葉居鄒魯,禮樂詩書紹先祖。夫子遺風飽已聞,杏壇遺跡頻經睹。一自賓興上玉京,便拜除書綰絲組。官在中州千里馀,回首鄉關路修阻。為因甘旨缺晨昏,故遣良工寫鄉土。淡靄初分嶺上村,輕煙乍點天邊樹。洙泗微茫洄不流,龜蒙岌嶪黯將雨。憑軒忽若無丹青,汶水之陽見庭宇。花間一鳥窺簾櫳,竹里兒童隨杖履。靜聽如聞琴瑟鳴,細看似覺斑斕舞。先生乃是純孝人,思親對此融心神。錦衣有日遂榮養,壽觴更祝如大椿。吾聞昔日唐忠臣,大行跋馬高嶙峋。白云孤飛繞親舍,望之不覺涕零巾。至今香名滿人耳,先生豈不追芳塵。愿將此圖莫輕擲,子孫永作傳家珍。
[明代]:薛瑄
先生累葉居鄒魯,禮樂詩書紹先祖。夫子遺風飽已聞,杏壇遺跡頻經睹。
一自賓興上玉京,便拜除書綰絲組。官在中州千里馀,回首鄉關路修阻。
為因甘旨缺晨昏,故遣良工寫鄉土。淡靄初分嶺上村,輕煙乍點天邊樹。
洙泗微茫洄不流,龜蒙岌嶪黯將雨。憑軒忽若無丹青,汶水之陽見庭宇。
花間一鳥窺簾櫳,竹里兒童隨杖履。靜聽如聞琴瑟鳴,細看似覺斑斕舞。
先生乃是純孝人,思親對此融心神。錦衣有日遂榮養,壽觴更祝如大椿。
吾聞昔日唐忠臣,大行跋馬高嶙峋。白云孤飛繞親舍,望之不覺涕零巾。
至今香名滿人耳,先生豈不追芳塵。愿將此圖莫輕擲,子孫永作傳家珍。
先生累葉居鄒魯,禮樂詩書紹先祖。夫子遺風飽已聞,杏壇遺跡頻經睹。
一自賓興上玉京,便拜除書綰絲組。官在中州千裡馀,回首鄉關路修阻。
為因甘旨缺晨昏,故遣良工寫鄉土。淡靄初分嶺上村,輕煙乍點天邊樹。
洙泗微茫洄不流,龜蒙岌嶪黯將雨。憑軒忽若無丹青,汶水之陽見庭宇。
花間一鳥窺簾櫳,竹裡兒童隨杖履。靜聽如聞琴瑟鳴,細看似覺斑斕舞。
先生乃是純孝人,思親對此融心神。錦衣有日遂榮養,壽觴更祝如大椿。
吾聞昔日唐忠臣,大行跋馬高嶙峋。白雲孤飛繞親舍,望之不覺涕零巾。
至今香名滿人耳,先生豈不追芳塵。願將此圖莫輕擲,子孫永作傳家珍。
唐代·薛瑄的簡介
薛瑄(1389年8月20日—1464年7月19日),字德溫,號敬軒。河津(今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里望鄉平原村人)人。明代著名思想家、理學家、文學家,河東學派的創始人,世稱“薛河東”。薛瑄繼曹端之后,在北方開創了“河東之學”,門徒遍及山西、河南、關隴一帶,蔚為大宗。其學傳至明中期,又形成以呂大鈞兄弟為主的“關中之學”,其勢“幾與陽明中分其感”。清人視薛學為朱學傳宗,稱之為“明初理學之冠”,“開明代道學之基”。高攀龍認為,有明一代,學脈有二:一是南方的陽明之學,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學。。其著作集有《薛文清公全集》四十六卷。
...〔
? 薛瑄的詩(851篇) 〕
清代:
李希圣
事過方知大禍臨,君臣相對但沾襟。死棋著著猶堪覆,長夜漫漫直到今。
三戶亡秦那可得,諸公誤國是何心。當時痛哭書還在,吞炭年來口已瘖。
事過方知大禍臨,君臣相對但沾襟。死棋著著猶堪覆,長夜漫漫直到今。
三戶亡秦那可得,諸公誤國是何心。當時痛哭書還在,吞炭年來口已瘖。
:
何絳
坡山渡口春草齊,番山謝豹山中啼。可憐一夜瀟瀟雨,猶向東風憶蜀西。
坡山渡口春草齊,番山謝豹山中啼。可憐一夜瀟瀟雨,猶向東風憶蜀西。
清代:
柳是
風流不墜莫愁城,司馬池臺勝已并。只覺花蓬連理好,盡緣人重合歡名。
雙凌芍藥階前艷,并照莢蓉幕里清。從此三生懷淥水,年年開發倍含情。
風流不墜莫愁城,司馬池臺勝已并。隻覺花蓬連理好,盡緣人重合歡名。
雙淩芍藥階前豔,并照莢蓉幕裡清。從此三生懷淥水,年年開發倍含情。
明代:
沈周
汝寡無丁男,托命惟一女。活世真廢人,盲瘖無乃是。
今年女有育,正月利弧矢。乃是四日生,六日方聞喜。
汝寡無丁男,托命惟一女。活世真廢人,盲瘖無乃是。
今年女有育,正月利弧矢。乃是四日生,六日方聞喜。
宋代:
陸游
己巳被驛書,乙亥戒徂兩,扶衰犯霜露,疲憊不可狀。
夜行星滿天,晨起雞初唱,槁枝燒代燭,凍菜擷供餉。
己巳被驛書,乙亥戒徂兩,扶衰犯霜露,疲憊不可狀。
夜行星滿天,晨起雞初唱,槁枝燒代燭,凍菜擷供餉。
近代:
袁榮法
四合烽煙,更無閒地悲離黍。舊家池館閉東風,嗚咽淮流語。
海上紅桑萬畝。駕樓臺、珠塵繡霧。吟壺一粟。戢影繁華,崚扃門戶。
四合烽煙,更無閒地悲離黍。舊家池館閉東風,嗚咽淮流語。
海上紅桑萬畝。駕樓臺、珠塵繡霧。吟壺一粟。戢影繁華,崚扃門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