訴衷情·七夕
訴衷情·七夕。宋代。吳文英。 西風吹鶴到人間。涼月滿緱山。銀河萬里秋浪,重載客槎還。河漢女,巧云鬟。夜闌干。釵頭新約,針眼嬌顰,樓上秋寒。
[宋代]:吳文英
西風吹鶴到人間。涼月滿緱山。銀河萬里秋浪,重載客槎還。
河漢女,巧云鬟。夜闌干。釵頭新約,針眼嬌顰,樓上秋寒。
西風吹鶴到人間。涼月滿緱山。銀河萬裡秋浪,重載客槎還。
河漢女,巧雲鬟。夜闌幹。釵頭新約,針眼嬌顰,樓上秋寒。
“西風”兩句,化用《列仙傳》中的神話故事。“緱山”,一名“覆釜堆”,亦作撫父堆,山在河南偃師縣南。據《列仙傳》說:“周靈王太子晉在緱山乘白鶴升仙。”夢窗觸景生情,借用神話傳說開篇。此言其在幻覺中好像看到秋風送著仙鶴降臨人世,月色輝映著升仙之地,仿佛自己也可以駕鶴飛升一般。“銀河”兩句,言七夕之夜晴空萬里,天河顯得格外明亮,團團星云組成了無邊無涯的星浪,幻覺中,詞人又覺得有迎客的仙船(貫月槎)正從天河中飄然而來。上片綴連起兩則神話傳說,使讀者閱后也感染到一種飄飄仙氣。
“河漢女”三句,應題“七夕”。天孫織女,巧手梳妝,云髻高聳。她在夜空中斜依在天河邊。“闌干”,這里有橫斜之意,與唐劉方平《月夜》詩:“更深月色半人家,北斗闌干南斗斜”中“闌干”意相同。“釵頭”三句,地上“乞巧”。與天上王母劃釵成河強使織女牛郎一年限見一次一樣,人間少婦們七夕歡聚,其實也只有一年一度,所以她們珍惜這一有限時間,穿針乞巧,盡興游玩,臉上漾溢著純真的嬌笑。不知不覺她們在繡樓上度過了一個涼爽而難忘的秋夜。
唐代·吳文英的簡介
吳文英(約1200~1260),字君特,號夢窗,晚年又號覺翁,四明(今浙江寧波)人。原出翁姓,后出嗣吳氏。與賈似道友善。有《夢窗詞集》一部,存詞三百四十余首,分四卷本與一卷本。其詞作數量豐沃,風格雅致,多酬答、傷時與憶悼之作,號“詞中李商隱”。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。
...〔
? 吳文英的詩(325篇) 〕
明代:
楊基
偶自循籬出徑苔,刺桐花落野棠開。一年春已無多在,幾個人曾有暇來。
浸谷陂塘科斗亂,浴蠶時節杜鵑哀。買山莫種閑花柳,多覓松栽與柏栽。
偶自循籬出徑苔,刺桐花落野棠開。一年春已無多在,幾個人曾有暇來。
浸谷陂塘科鬥亂,浴蠶時節杜鵑哀。買山莫種閑花柳,多覓松栽與柏栽。
魏晉:
支遁
靖一潛蓬廬,愔愔詠初九。廣漠排林筱,流飆灑隙牖。
從容遐想逸,采藥登祟阜。崎嶇升千尋,蕭條臨萬畝。
靖一潛蓬廬,愔愔詠初九。廣漠排林筱,流飆灑隙牖。
從容遐想逸,采藥登祟阜。崎嶇升千尋,蕭條臨萬畝。
宋代:
張憲
三月西山道,春風平則門。繡鞍紅叱撥,氈帽黑昆崙。
衣襆分香裹,壺瓶借火溫。醉歸楊柳月,綠霧掩黃昏。
三月西山道,春風平則門。繡鞍紅叱撥,氈帽黑昆崙。
衣襆分香裹,壺瓶借火溫。醉歸楊柳月,綠霧掩黃昏。
:
曹家達
幽意值所適,冶游良未然。木末搖東風,溪水鳴濺濺。
人心抱幽默,相激各自賢。豈不愿安靜,逼抑成沸煎。
幽意值所適,冶遊良未然。木末搖東風,溪水鳴濺濺。
人心抱幽默,相激各自賢。豈不願安靜,逼抑成沸煎。
元代:
周伯琦
草芽未綠柳先黃,曲檻重門輦路長。冰雪初銷流禁禦,羊溝又見水湯湯。
草芽未綠柳先黃,曲檻重門輦路長。冰雪初銷流禁禦,羊溝又見水湯湯。
宋代:
戴炳
君子如真金,真金剛不改。小人如浮云,瞬目多變態。
隨世良獨難,殉道乃無悔。近日崔菊坡,堅臥辭鼎鼐。
君子如真金,真金剛不改。小人如浮雲,瞬目多變態。
隨世良獨難,殉道乃無悔。近日崔菊坡,堅臥辭鼎鼐。